相信大家对荀彧都不陌生吧,他也是一位三国中的战略家,且一心向汉的那种,那么他为何不跟着袁绍,或是打着复兴汉室旗帜的刘备,反而要跟着奸雄曹操呢。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分析一下吧。

【一】袁绍
早期的袁绍兵马众多,可以说是最有可能实现复兴汉室的人,那么荀彧为何不愿意辅佐四世三公的袁绍呢?
早在群雄讨董时期,袁绍还只不过是冀州牧韩馥手下的渤海太守,可是袁绍并非真心想着匡扶汉室,不仅没有积极讨伐董卓,反而联合公孙瓒,窃取了冀州,在讨董联盟名存实亡之际,只有孙坚和曹操继续讨伐董卓。(刘备当时跟着公孙瓒,而公孙瓒以讨伐董卓的名义进入冀州,却向韩馥发起进攻,因此刘备并没有真正参与讨伐董卓)
孙坚这一路连战连捷,甚至逼得董卓火烧洛阳退守长安,可是,正当孙坚节节胜利之时,袁绍突然发难,进攻当时已经被袁术任命为豫州刺使孙坚的治所阳城,孙坚无奈,只得回师救援阳城。原来袁绍主张拥立刘虞为帝,可是袁术却提出反对,而孙坚当时是袁术手下,于是袁绍就进攻防守空虚的阳城,结合这一段历史,荀彧不愿意辅佐袁绍的原因就显而易见了。
首先,韩馥是朝廷任命的州牧,还是讨董诸侯之一,袁绍在这时候联合公孙瓒图谋冀州,是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国难的行为。
其次,孙坚讨伐董卓连战连胜,袁绍却全然不顾大局,进攻孙坚,迫使孙坚终止讨伐董卓,失去了消灭董卓的最好机会。
可见袁绍根本无心扶持汉室,只考虑自己的私利,因此,荀彧不愿意辅佐袁绍。而除了孙坚,曹操也在坚持讨伐董卓,虽然败的很彻底,几乎全军覆没。但是却向天下人展现了其忠于汉室的形象,这也反过来证明了荀彧是忠于汉室的,他跟随曹操,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汉室。
【二】刘备
刘备可是一直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帜,这不是和荀彧都志向一模一样吗,那么荀彧又是为何不和刘备打天下呢?
上面分析袁绍时就说到刘备其实根本没有参与讨伐董卓,那么有些杀友就要说了:刘备根本就没有实力,甚至没有权力去攻打董卓,怎么可能参与讨伐。这话也有理,但是刘备如果有实力,那他真的想攻打董卓吗?其实这也不好说,我们就从一些小动机来分析一下,荀彧为何不跟随刘备吧。
首先,曹操早期并未表现出野心,荀彧和曹操一起共事并不是对立面。早年曹操在荀彧眼里至少是忠于汉朝的——曹操早年参加讨伐黄巾起义,后来还和其它诸侯一起讨伐董卓,在汉献帝无家可归之际,曹操又接受荀彧建议迎奉天子。荀彧对曹操说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也确实做到了。
迎奉天子之时,曹操把自己的座驾给皇帝,把以前皇帝御赐给曹家的物品也还给皇上,好吃好喝地供着。每次出兵或者下达命令前,至少都会在汉献帝这边走下程序。这一时期的曹操,至少在行为上是忠于汉室,所以荀彧愿意辅佐曹操。
其次,刘备是真的“汉贼不两立”还是仅为一己私利?在刘备称汉中王前,刘备讨伐曹操的口号是“汉贼不两立”,在这乱世之中算是一个不错的旗号。然而在进称汉中王后,刘备昔日的旗号没有再喊,干脆还称帝登基,如果刘备对汉朝忠诚,为什么还要称帝,难道只有称帝才能出兵伐曹?所以说,在荀彧看来,刘备对汉朝的忠诚度要打个问号,他和刘备自然也就不可能是一路上。
事实上,对于诸葛亮一直喊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口号,荀彧也毫无感觉。荀彧祖上开始就在汉朝为官,自己也通过察举孝廉入朝为官,世受皇恩,而诸葛亮身居草庐之中,没有拿过汉朝俸禄,作为平民百姓,他为何要兴复汉室?所以在荀彧看来,诸葛亮对大汉的忠诚度肯定有水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只是政治口号,以便为刘备集团谋取私利罢了。

所以说,整个刘备集团是否对大汉忠心,这是值得怀疑的,荀彧这么聪明不会看不出来。另外,曹操的实力强于孙刘二人,强者吞并弱者一直都是真理。也就是说,曹操在兴复汉室方面的希望更大,荀彧所以才寄希望于曹操,期待他统一天下兴复汉室后,把权力交还给大汉天子。
好啦,今天的三国知多少就到此为止了,最后祝各位生活愉快,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