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赏析】刘玄德的制衡之道 【雍容风议】赏析

在之前的“驳斥孙权”那期简单的介绍了下伊籍,这次来重点谈谈他对蜀国的贡献———「蜀科」。
伊籍初仕刘表,而后遇玄德。两人一拍即合,也算得上早期陪着刘备创业的元老级人物了,在刘备取得益州后,地位仅次于孙乾、简雍(这两人是最早期的追随者,可见刘备对伊籍的重视和认可)
有因必有果,为什么半路上船的伊籍会深得刘备赏识,因为伊籍与刘备识于微时,更对后者有救命之恩。如果没有伊籍“急援”刘备怕是早交代在荆州蔡氏之手,而且后来在刘备被曹操追击时还不离不弃,这种臣子哪个主公不喜欢?
而作为文臣,伊籍的技能点不在计谋上,而在外交方面。上篇中“驳斥孙权”就是其外交能力的体现。而此皮肤的名称就来源于陈寿对伊籍的评价“糜竺、孙乾、简雍、伊籍,皆雍容风议,见礼于世。”翻译过来就是“仪态大方、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当时社会受到很高的礼遇。”形容一个人非常善于辩论,而且外表不凡,在社会上很受人尊敬。
而以上四人都是蜀汉出了名的“外交家”。糜竺劝陶谦让徐州,孙乾劝袁绍打曹操,简雍劝曹璋投降,最后伊籍劝孙权孙刘联盟。不得不说大耳贼的人格魅力不一般,可以在穷困潦倒的时候得这些人相助,虽然无权无势但走到哪都有人给足他面子,这都是以上“外交官”的功劳。
刘备事业有成后也没忘记这几个人,每个都分侯拜户,地位极高。(刚开始都高于诸葛亮)
到重点了!何为“蜀科”?简单的讲就是蜀国的法律。作为立法委员会的一员,伊籍的地位可想而知。
立法委员会成员:诸葛亮、刘巴、伊籍、法正、李严。为什么这么排呢,因为蜀国集团内部是分为两派的,荆州and益州。诸葛亮、伊籍都是刘备从荆州带来的老底子,(刘巴此人很有意思,刘表死后先降曹操后因办事不力怕被追究从而投刘璋,最后归于刘备,所以两边都算不上)而李严法正则为本土士族。所以刘备这样安排是因为刘备想制衡两派的权利,以免一方坐大。而伊籍能进这入这权利中心,一是能力强,二则是对刘备的忠心。(毕竟救过刘备两次)

而图中背景是以火焰围绕的一条通道,从台词“虽是大火围困之势,我有取道汲泉之策”可以推出,背景代表伊籍早年间从蔡帽手中救下刘备的典故。据史料记载,当时东南北城门均有蔡帽、蒯越的手下把守,唯独西门可逃生,伊籍则让刘备从西门出逃。

从面对屏幕的角度来看,桌角的左边正对的方向就是西边,而这正好对应的就是背景里那条通道。不知道画师有没有考虑到这么详细呢?

而这连绵的群山象征的正是刘备夺取的益州,也就是素有天府之国的四川。而在此地伊籍的最大的贡献莫过于“蜀科”。再加上落日,更加确定了方向为西。

这桌上的竹简,和伊籍手中的绢布材质不同。所以这是古籍资料,为了制定“蜀科”而作为律法的依据,体现出伊籍工作的严谨性。

而这散落在地上和手中正狂书的便是正在编撰的“蜀科”,正在认真工作的的伊籍别说还挺帅~而此刻伊籍停笔朝屏幕看来,让玩家有种身临其境之感,就好像你的突然造访使伊籍停笔,下一秒就要问你“你瞅啥?”哈哈哈哈
本文章原作者:三国咸话-佳期若梦~,感谢大家,如有补充请大家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