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玩家基数最为庞大的“八人军争模式”为例,《三国杀》中存在着哪些屡见不鲜的低素质行为呢?
随着游戏节奏的逐渐加快,恶意拖慢游戏进程的“烧条”行为对其他玩家的干扰也随之放大。比较常见的方法,是用“无懈可击”去卡锦囊牌的响应时间。
身份局不像活动模式,既没有奖励也不设对局时长的限制,纯粹是为了娱乐,在这样的玩法里去“烧条”,除了心理上能获得一丝畸形的快感,根本没意义。
在中途退局的玩家里,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因为突发事件而被迫离开,大部分都是因胜利无望,或是没有选到心仪的武将而消极对待。
还有那些上班时间摸鱼的、火车上手机信号不稳定的,你在用心感受《三国杀》带来的乐趣,人家只当消磨时间的单机游戏,动不动就把控制权交给AI,一局军八下来体验感还不如人机。
八人军争场是三方势力的博弈,考验玩家的大局意识,很多操作都是出于战略的意义,为了己方整体优势,而牺牲某一名成员的部分利益,这点无可厚非。
但在“玻璃心”玩家显然不懂得什么是牺牲小我,稍微被队友的攻击所波及,立刻倒戈跳转敌营攻击队友,殊不知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自己的选将有问题,才招致队友打击。
乱跳
身份,不顾局势一通瞎打
身份局最大的魅力,便在于分析其他角色的行动,从而判断其身份的过程,但前提是目标的操作必须是建立在自己身份利益需求的基础上。
哪怕其中有一个人不按套路出牌,抢了其他身份的活,就会影响到所有人的身份倾向。有时候的确需要伪装自己的身份,例如界魏延主,反贼在选将时自然不会过于高调,但怕就怕入戏太深,一装到底。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低素质行为,小夜认为是“嘴牌”,《三国杀》的本是一款桌游,天生具备浓郁的社交元素,少不了玩家与玩家彼此的互动。
但这种互动的内容并不包括信息分享,把自己掌握而其他玩家暂未意识到的牌局信息告知其他玩家的行为,便是“嘴牌”。
根据交流内容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指挥型,提点技术水平较低的新玩家
干扰型,影响敌人对局势的判断
通牌型,张角的“杀我有闪”便是典型
“嘴牌”完全是对游戏公平性的践踏,尤其是最后一种,使军争中激烈的心理博弈荡然无存,很多老玩家恰恰迷恋的便是这一点。
严格来说,很多低素质行为的出现与官方不作为有着直接联系,路人局新老玩家混战,技术与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自然会产生矛盾。
虽然“至尊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现象,但却并不能杜绝,某些低素质行为的表现程度反而更甚于路人局。
此前便有玩家请愿,再次调高至尊场入场门槛,以胜率、逃跑率、等级、武将数量等多方因素筛选优质玩家,给不同水平的玩家创造出相同的游戏环境,菜鸟对菜鸟,大神对大神。
但是很显然,建议并没有被官方采取,净化游戏环境任重而道远,不仅仅要靠官方卡死标准,更需要每一位玩家的共同努力,对低素质行为说不,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