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看了一场摄影展,展签上的参观数据有点出人意料——开展三天,来看展的人里有60%是年轻人。这些平时刷短视频刷到眼花的"Z世代",却愿意花两小时站在一张照片前,这大概就是真实的力量。
他的镜头很"狡猾"。他拍农村非遗手艺人,不拍成品的光鲜,而是拍竹编师傅指尖的老茧,阳光透过竹篾照在他脸上,皱纹里都嵌着竹屑。他的照片没有滤镜,却比加了十层滤镜的短视频更让人想多看两眼。
展览里有三面互动墙,分别放着三位被拍摄者的采访视频。第一位是竹编非遗传承人。第二位是脱口秀演员阿杰。第三位是特教老师李老师。这些人没有华丽的修辞,却比任何"励志故事"都打动人。
抖音上普通创作者不是不想创新,而是被算法追着跑——今天拍美食火了,明天就得跟风拍探店;昨天搞笑视频涨粉,今天就得绞尽脑汁想新梗。就像阿杰说的:"我们就像在跑步机上创作,跑得慢了会掉下去,跑得快了又怕摔得更惨。"当看到创作者们被算法束缚,你是否会憧憬一种自由随性的体验?而在《三国:谋定天下》里,你能按自己的节奏自由游戏。游戏里没有"必须这样玩"的套路:有人喜欢当"司仓"搞后勤,把资源调配得明明白白;有人爱当"神行"搞突袭,半夜摸掉对手的粮仓;新手不用担心被老玩家"碾压",自动铺路功能让行军不用手动点格子,练兵所自动升级让队伍不用反复战斗,武将等级还能随意置换——就像良田镜头里的手艺人,不用刻意迎合,按自己的节奏来就好。
更难得的是,游戏给了每个玩家"被看见"的机会。同盟战里你指挥的一场漂亮突袭,会被史官写成"吃瓜贴"在世界频道流传;你研究出的新武将搭配,可能被其他玩家抄作业;就连你种在主城的资源地,都能成为同盟的"战略粮仓"。就像良田说的:"好的记录,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自己故事的主角。"而在《三国:谋定天下》,每个玩家都能是自己的"谋主"。
良田说他下一站要拍"记录者背后的记录者"——那些给短视频配字幕的、剪BGM的、调滤镜的普通人。其实在游戏里,这样的"记录者"每天都在诞生:可能是你,可能是我,可能是那个刚领了新手奖励,正蹲在地图角落研究怎么铺路的新玩家。毕竟,最真实的烟火气,从来都藏在每个认真生活的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