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7天】魏晋南北朝即将上线——南来北往,风流若梦,战火成空



该用什么来形容“魏晋”这一时期呢?
“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

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夹在前后两个大一统时代之间、跨度大约四百年,天下战火不断,十室九空,是一段名副其实的“乱世”。





但于此同时,
又被称为“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从六朝古都、龙门石窟,到兰亭集序、桃花源记;高门名士们脚着谢公屐,采菊东篱下,流觞曲水,畅叙幽情。这段时期孕育了六朝文化,如留存至今的云冈、龙门佛教遗迹群,但同时血景生繁花,白骨立浮屠,清歌于漏舟之中,痛饮于焚屋之下,这不仅仅是一个“黑暗”可简单概括的时代。

这就是——魏晋南北朝。

何为魏晋?
,史学上分为西晋和东晋,西晋接受了曹魏的禅让,建立了正统王朝,西晋灭亡后,南渡的司马氏皇族建立了东晋。

南朝指的是在南方灭亡东晋,接受东晋禅位的南朝宋,和宋灭亡后建立的齐、梁、陈;北朝指的就是在北方统一了的北魏,和由北魏分裂而来的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最终,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历史在隋朝的建立中走向了统一,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公元589年,隋朝灭南朝陈,统一全国。


晋朝:公元266年-公元420年
公元266年西晋建立,公元280年西晋统一全国,公元291年爆发八王之乱,公元317年西晋灭亡,北方陷入了五胡十六国,南方建立了东晋,直到420年东晋灭亡。



相比于汉末三国时代,这一段西晋灭亡、五胡十六国、东晋草创的动荡历史,或许更能称之为真正的血腥乱世。
汉末的群雄割据到三分天下,部分百姓尚有些许喘息之机,而在两晋这一时期,多少胡汉政权纷争不断,无日不休,大小政权往往存续不过几载十几载,便城头变幻大王旗,随后便又是一轮血腥混战。



而且不仅北方五胡十六国之间混战,在五胡十六国和南方的东晋王朝之间也会发生战争,可以说,彼时的中华大地上,无一不是战乱之地。

这一段历史和东晋灭亡后的历史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就是,先是北乱南安,再是南乱北安。

  • 西晋:公元266年-317年

曹魏后期跟东汉末期一样,魏国皇室衰微,天子年幼,辅政大臣之间开始了权利的争斗。司马懿死后,又是一门三杰,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其孙司马炎又陆续架空曹魏,篡夺了朝廷的军政大权。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司马昭接连掌权,这时候魏国皇帝已经由司马昭行废立之事了,司马昭死后,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给他。

司马炎统一之后,学起了周天子,大封诸侯王,一口气封了28个诸侯王。公元291年,爆发了西晋历史上甚至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的皇室内斗—八王之乱,这场内乱彻底消耗了晋朝,还引来的外敌入侵。公元317年,西晋被匈奴灭亡。



西晋共历经4帝,51年。

西晋可谓是历史最懦弱的统一王朝,被外族所灭,这根源在于司马氏自家,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代得国不正,却坐享其成,篡夺曹魏江山。秦朝和隋朝也是短暂的统一王朝,但秦朝是秦国七代明君奋斗打下的江山,秦国几代人流血牺牲的结果,隋朝凭借自己的军功,结束了近四百年的混乱历史。

西晋灭亡后,北方被胡人占领,先后有十六国。司马氏皇族则南渡到建康,建立了东晋,东晋是这一时期的正统朝廷。

衣冠南渡



公元317年,司马氏皇族司马睿南渡建康,重建晋朝,历史上称为东晋。





公元383年,统一了北方的前秦南下侵犯东晋,想要一统全国,最后被东晋打败,北方再次陷入了群雄四起的内乱状态。南方的东晋也并没有好过多少,没有趁此北伐收复失地,反而陷入了皇室内斗之中,后期农民起义和世家大族叛乱此起彼伏,在平定叛乱中崛起的北府兵将领刘裕,掌握了东晋的大权。



公元420年,刘裕接受东晋禅让,建立了南朝宋,也称刘宋,南方进入了南朝时期。

南北朝的上限时间也是这一年,因为北方到439年才再次统一起来。

魏晋南北朝时代大潮的背后,有一股极为强大的力量在推动。这股力量名为“士族门阀”。

汉末、三国等时期,政权变换的动荡导致皇室的权力被地方上的豪强大族所蚕食。战乱之中士族们纷纷建起“坞壁”,兼并土地、屯兵(民)自保。如同西方中世纪的贵族古堡,经历数代的演变,他们壮大为一个世袭的士族门阀阶层。

皇族也不过是登基的门阀,如汉(刘氏)魏(曹氏)之间的权力转移,魏(曹氏)晋(司马氏)之间权力转移,都是直接禅让。

一个没有经过战火的政府,未能摧毁旧有的既得利益集团,统治阶层仍然是过去的那批高官显贵。这也意味着太康时代中原虽然富庶,但是这份富庶并不完全掌握在晋武帝司马炎手中。

从人口计算,汉末时约为5468万。西晋太康时代约为1616万,竟然下降了74.4%。对于承平约60年之久的中原而言人口数量显然不应如此。如此大量的人口到哪里去了呢?

答案是沦为私家佃客。大量人口游离于国家编户之外成为豪门大族的私家农奴,晋武帝司马炎看似平定天下其实得到的只是“低质量的统一”。

犹记得王恺与石崇斗富中,王恺炫耀的珊瑚是司马炎赏赐的,但是石崇却轻易地砸碎并拿出了更珍贵的珊瑚。换言之,司马炎的财富可能还不如石崇。在继承曹魏的家底之后,司马氏作为胜利的门阀本来有机会革除弊病,但是司马炎并没有选择去开创新的时代,而是以大封亲族的方式去维持门阀最大的特权。



皇权权利不可能均分,家族势必内讧,宗王之间争权夺利。

八王之乱的惨剧就此注定。

与此同时,西晋汉族与异族的数量比,从西汉的33:1暴跌至3.4:1。人口意味着军力,当少数民族不再弱势,战争一触即发,八王之乱便是导火索。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此机会占据中原中原汉族由此被迫——永嘉南渡。





风雨飘摇的皇权更是不得不与门阀合作,南逃的中原士族拥立司马氏后裔建立东晋政权。其中的王、庾、桓、谢四大家族把持朝政,王氏家族的政治力量与司马氏旗鼓相当,甚至隐隐有压倒之势。时人称之“王与马共天下”。





这是皇权历史的一场“变天”,帝王们丧失了对于朝政的直接控制能力,而士族们拥有任官特权,东晋朝廷依据父系家谱判定官员的品阶甚至发展出“谱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他们不仅垄断政治资源也垄断优质的教育资源,东晋的名士如王羲之、王献之、谢安、谢玄、谢灵运、谢道韫均出自“旧时王谢”。最终致使文化垄断。



与此同时,他们还形成了一个“高贵”的生活圈子,士族只能与士族结婚,不与寒人接触是为内婚制。于是高门出身的祝英台与寒门学子梁山伯的结合惟有一死才能达成。“东床快婿”的故事中,东晋太傅郗鉴到“琅琊王氏”择婿最终选中了在东床坦腹大睡的王羲之,这便是门阀内婚的典型。



如此,东晋阶级固化,出身江南士族家庭的顾恺之绘制“洛神赋图”,追寻曹植笔下的“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而陶渊明作为寒士则经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磋磨,以及“世与我而相违”的官场黑暗。他创作《桃花源记》

只为塑造一个远离世俗的美好境界。
在南方文化士族当政之时,北方则由军功贵族把持。每一位传奇人物都带着厮杀过后的血腥味登场。

犹记得匈奴后裔刘渊趁势在离石起兵建国,羯族人石勒以奴隶之身一路打仗立功、逆袭为君王。壮士十年归,北齐皇族兰陵王在金墉城下痛击敌师、勇冠三军,时人创作《兰陵王入阵曲》以传扬他的英姿。

在这个世道,恶人未必有恶报,好人未必有好报。当生死祸福身不由己,时人只能以“玄学”解释一切,并崇尚及时享乐。宣扬今生受苦、来世享福的佛教也趁虚而入,成为当时的精神寄托之一。







也许,身在极端的乱世之中古人何尝看不透人生的本质,可是他们依然不放弃追寻理想中的美好。那份美好也许是桃花源,也许是流觞曲水的兰亭集会,也许是与洛神相见,也许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许是正义的九色鹿让恶人有恶报。那些鲜活的面庞如风沙般消散,那些存在过的渴望与善良却真切的留在人间。不向苦难低头、不向庸俗屈膝,正如嵇康临刑前神色自若地奏响那一曲《广陵散》。

也许身处乱世战火和门阀治下的寻常百姓,也只得去通过佛道之说,才能暂时摆脱尘世的,去寻找一些微不足道的精神慰藉。

当天边的金光再一次照耀着洞窟中的佛像,夕阳勾勒出它丰盈的嘴唇、温柔的眼眸,而它,正拈花一笑。


文本作者:乙亥互娱YHHY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557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