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隐身能力的刺客型机甲,始终是无数远程伤害者的天敌。但在机甲战队中,绝对的“无敌”并不存在。本期机武反隐指南,小坦为大家带来无惧隐身的秘诀~
外设搭载:持续反隐
首先,机甲与泰坦分别都有各自的侦查模块可供搭载,在激活[量子雷达]与[量子传感器]的状态下,我方单位将能够锁定范围内的敌机。其中,[量子雷达]为主动模块,每次激活持续6s,无范围限制。而[量子传感器]属于被动模块,范围最高可达500m,在解锁专技路线并选用后即可持续生效,无需激活。

若指挥官期望为机甲选择的专技路线无法激活反隐模块,则可以通过搭载同样可以激活量子“传感器”的无人机[猎奇者]来实现。其侦查范围为80m——200m,若敌方刺客处于隐身状态下,在未进入探测范围时就提前开火,则指挥官可以通过其被动触发的反压制效果,削弱对手的火力。而若是其进入了探测范围想要贴身战,我方在破除其隐身后也将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范围打击:盲打克敌
隐身的原理是干扰敌方的瞄准系统,使对手无法进行锁定,但并非所有的攻击方式都需要精确的瞄准。一些能够进行范围、面伤打击的机甲,天然就具备一定对隐身机甲的反制能力。
譬如[奥乔科奇]与[终极米诺斯]的冲撞与磁场、[天剑]、[垂钓者]、[比约恩]的横扫与范围持续伤害,会让大部分隐身刺客型机甲思考主动近身挑衅的后果。对于这些耐久偏低的单位,流弹和范围伤害就足以威胁它们。
同理,能进行扫射、溅射的范围输出型武器同样也可以通过“盲射”克制隐身单位,尤其是[崩裂喷]、[终极版日冕]、[终极火枪]等近版本强势热门武器,都能限制乃至针对隐身机甲,令其无所遁形。
避其锋芒:合理下机
除了机甲本身,配置反隐时,往往会牺牲一部分机甲性能,这是在隐身机甲强势环境下比较必要的取舍。
但我们无法为所有机甲配备反隐手段,在实战中,指挥官需要更为细心的观察战场。若是敌方具备隐身能力是主战机且已登场,而队友没有配备或上场具备破隐能力的机甲是,指挥官可以提前将其出阵。
而在常规单人竞技中,搭载了破隐、反隐能力的机甲,普遍会在二、三顺位登场,在观察完毕战场局势后,让能够克制隐身机甲的“杀手锏”在合理的作战时机下场,大杀四方。
此外,一部分对自己操作较为有信心的指挥官,也可以选择一招“敌进我退,敌疲我打”。须知隐忍看似只是简单的理论,但是在战场上能够理智的避开巅峰状态的敌方,同样是需要一定作战经验和技巧的。
依赖隐身的机甲往往具备爆发强,但持续作战一般,身板较差的特性,因此指挥官只需在对抗时更加细心观察战场,在遭遇[猞猁]、[竹节虫]等版本强势机甲近身时迅速开启[相位偏移]等保命技能,或是利用致盲、压制等控制效果限制对手的爆发,待目标的技能持续时间结束或进入火力空窗期时,狠打回马枪。
如果指挥官更倾向于期望主动出击,可以选择“打不过,就加入”!目前通过“机器人数据板(白银)”、“装饰性数据板”即可获得强力机甲[杜克斯]及能够为其提供隐身效果的专属机师[威拉·奥维]~
指挥官你有哪些反隐秘诀想分享给大家?快来评论区留言讨论!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