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单枪匹马镇荆州,谁敢说我虚名无实

三国志·战略版-新赛季开启 3535万人下载 3G

在《演义》里,他虚名无实,守户之犬,唯一的人生意义,就是给曹操刘备爆金币,是个出场戏份都凑不够三集的平庸之辈。

在正史里,他开局只有一人一马,却通过笼络世家、扫清乱贼、击杀孙坚,在短短一年内彻底平定荆州,是个老而弥坚的腹黑野心家

朝廷交给他的,是一个分崩离析、群狼环伺的破碎荆州。但他硬是让荆州成了一片兵强马壮、百姓安乐的乱世桃源。

他有野心也有手段,但晚年的犹豫,让他的半生的努力,最终成了别人的嫁衣。

今天咱们聊聊另一位皇叔,刘表,刘景升,一个人老心不老的“有为老年”。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济宁市附近。跟某位知名皇叔一样,刘表也是一位远房皇叔。他是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跟中山靖王刘胜同一个爹,都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汉武帝的兄弟。

想当年,刘表也是个妥妥的有为青年,他不仅身长八尺,容貌温和伟岸,而且与同乡张俭等人并称为“八及”。意思就是说,特别能忽悠别人追随自己,妥妥的传销带师。

别以为这只是商业互吹,当时全天下名望最高的是“三君”,其次到“八俊”“八顾”,然后就是“八及”,年纪轻轻就能打排位打到全服前三十,绝对是人中龙凤。

作为一名传销buff叠满的士人,而且是铁了心跟宦官斗的党人。宦官集团既然没法手下当狗,那就只好请客砍头了。

刘表提前收到了风声,果断提桶跑路。虽然小命是保住了,但却从此开始了四处逃命的生涯。这段生涯持续了多久呢?从25岁到38岁,足足13年,差点就奔着永久会员去了。

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在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里,刘表却只能终日在惊惶与算计中度过,生怕哪一天就被宦官敲门送温暖。平步青云的尽是阿谀之辈,而自己满腔热血,却被迫四处流亡。刘表日后狐疑、腹黑的性格,大概就是在此时形成。

但命运是公平的,有些人出道即巅峰,却很快英年早逝,有些人经历岁月蹉跎,却最终大器晚成。不要绝望景升同学,如果苍天对你不公,那自有黄天给你做主。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朝廷仓皇宣布解除党锢。刘表终于账号解封,而且因为当年对抗宦官的光辉事迹,很快就被何进任命为北军中候,一当就是十年。这个北军中候虽然品秩不高,但却是一个要缺。它专司监察北军五营,节制着禁卫军的兵权。这一任命,也阴差阳错地决定了刘表下半生的轨迹。

汉灵帝死后,董卓掌权,各路诸侯纷纷起兵讨董。身为长沙太守的孙坚,正响应号召兴师北上,一个不开心,就把荆州刺史王睿杀了。

董卓看着刘表这个老士人,怎么看怎么像是个内鬼,还节制着北军五营,在那碍手碍脚。这下正好,让刘表去接荆州这个烂摊子,明着好像升官了,实际是去送死。董卓一脚踢走了一颗眼中钉,又不用背负杀名士的骂名,真是一举两得。

于是一纸诏令下去,就说朝廷已经决定了,就让你去接任荆州刺史。但是朝廷正值用兵之际,也没多余的兵力护送你,你自己想办法吧!

刘表的赴任路上也不顺利,袁术当时屯兵鲁阳,堵住了刘表南下荆州的去路。深谙腹黑之道的刘表明白,要是自己光明正大大摇大摆地路过袁术地盘,肯定会被扣留。


无奈之下,刘表发动流亡时习得的技能(皇叔限定版),舍弃随从,单人匹马地潜入荆州境内,到达了宜城。

此时的刘表已经49岁,从有为青年即将变成一个有为老年。对抗宦官的岁月让他培养了理想与心气,四处逃亡的时光让他学会了猜疑与腹黑,回到朝廷的十年让他熟悉了权力的游戏。

如今一切将重新开始,前进吧刘景升,你的开局只有一人一马,你的任务是征服荆州,甚至整个天下


从零开始的刺史生活

与袁曹孙刘一众有为中青面前,刘表这个有为老年可算是汉末的一朵奇葩。但既然说刘表是有为老年,那他究竟想“为”什么呢?在日后刘表平定荆州之后,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

郊祀天地,那是天子干的活。拟斥乘舆,就是效仿天子的排场。司马光他老人家说过:“天子之职莫大于礼。”刘表用天子之礼,他真正想“为”什么也就昭然若揭了。

刘备年幼时想坐天子专属的羽葆盖车,刘表年老时郊祀天地、拟斥乘舆,不得不说这都很皇叔。

理想很丰满,但此刻的刘景升,还是个只有一人一马的光杆司令,不细看还以为是阿凡提。而他面前的荆州,简直比晋西北还乱。

骑着心爱的小毛驴,不对小瘦马,刘表的内心在默默地盘算着:想要平定荆州,他至少面临着三道难关。

第一道是把持荆州的世家大族。土地兼并在荆州催生出了蔡、蒯、庞、黄等地方豪强世家,这些豪强互相勾连,织成了一张坚固的基层网络。他们就像鹅城的黄四郎,没有他们点头,谁也别想做稳这个县长。

第二道是各处作乱的地方宗贼。宗贼顾名思义是以宗族为纽带的贼寇,战乱之下他们选择聚众造反,刘表入荆州的时候,荆州遍地都是宗贼。

第三道是跃跃欲试的天下群雄。袁术、孙坚目前就盘踞在荆州的南阳,从上帝视角看,他们最多只有一年就会发起进攻。留给刘表的时间不多了。

换做是个平庸之辈,单人匹马面对这三道难关,别说活过两集,就连主题曲都未必活得过。

但刘表不是平庸之辈,他又盘算了一下,发现虽然第一道难关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但世家大族也需要一个稳定的荆州,只要刘表证明自己能够做到这一点,世家大族并不天然站在自己的对立面。

而刘表除了单人匹马之外,至少还有两件武器。一件是手里董卓给的任命,尽管朝廷的合法性已经所剩无几,但终归是个朝廷。另一件则是则是自己多年积攒下的名望,在世家大族之间,名望可是硬通货。

于是刘表决定拿着这两件武器,先在世家大族那里打开局面。他匹马入宜城,第一件事便是召集荆州世家子弟,共同商议如何平定荆州。

刘表的武器还是有点用的,南郡蒯氏的蒯良、蒯越,还有襄阳蔡氏的蔡瑁,都应召前来,一来是为了共商计议,二来也是在试探刘表的能耐。

蒯良首先向刘表献计,认为荆州之乱在于仁义不施,只要施行仁义,祸乱自然就能平定。

蒯越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太平盛世可以施行仁义,但乱世却更需要权谋,地方宗贼多是贪婪之徒,只要诱之以利,到时一网打尽,然后南据江陵,北守襄阳,便可平定荆州。

刘表点了点头,把蒯良、蒯越分别比作春秋时期的雍季、臼犯。这番比喻可谓是高情商发言,雍季、臼犯都是春秋五霸中晋文公的大臣,在城濮之战中,臼犯劝晋文公用诈,雍季却认为用诈是“竭泽而渔”(没错这句成语就出自这里),最后晋文公用了臼犯的计策,却赏赐了雍季。

刘表充分继承了晋文公的腹黑天赋,他把蒯良捧作雍季,然后转过头采用了蒯越的“臼犯之谋”, 马上安排一顿大型鸿门宴。蒯越的门客忽悠了五十五个头领参会,刘表眼都没眨,一个摔杯为号,头领们就被冲出来的刀斧手给全斩了。

当然,吃饱喝足的同时,刘表早派人去接收他们的部队了,至此通过一顿无情的诱杀,解决了“地方宗贼叛乱”的难题,也向荆州的世家大族证明,自己有实力保证他们的利益。他通过与荆州大族蔡氏联姻等办法,与世家大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安内安完了,接下来就要攘外了。刘表虽然已平定了荆襄七郡中的六郡,但最北边的南阳郡却仍在袁术的手中,而他手下的孙坚刚杀完上一任荆州刺史,恐怕是不会介意梅开二度的。

刘表也不想成为荆州刺史苦主委员会的第二个会员,但怕什么就来什么。公元191年,刘表入荆州的不到一年后,孙坚奉袁术之命围攻襄阳。刘表派黄祖迎战,被击退后埋伏在岘山之中,趁着孙坚追击之时将孙坚射杀。当然也有说是用落石把孙坚砸出了狗脑子,无论是怎样,刘表也算是给前任报仇了。

在击杀孙坚后,刘表一边收买笼络南阳的地方势力,另一边趁着袁术北伐的时候背刺,断了袁术的粮道。袁术吃着火锅唱着歌,转过头发现被偷家了,只好破罐子破摔,索性让出了南阳。

至此在短短几年间,刘表从一个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的孤寡老人,成为了如假包换的荆襄之主。经过了一连串有为中青的考验,刘表终于可以笑着说:呵,姜还是老的辣!

但刘表治理荆州可不只靠阴谋和手段,面对民众,他也有着“乱世良牧”的一面。对着贼寇他恩威并施,各路土匪山贼纷纷洗心革面,对他心悦诚服,从此荆州成为了乱世中一片难得的清净之地。

北方各州的名士纷纷避祸于荆州,刘表也倾力接济,一处奇景出现了:在这个乱世之中,荆州竟然文教兴盛,以致于出现了一个“荆州学派”。刘表甚至还牵头编撰了一部天文学专著《荆州星占》,这部著作流传了起码数百年,直到唐代仍是重要的参考书籍。


史诗级的拖延症患者

驱逐袁术之后,刘表又平定了长沙太守张羡的叛乱,还顺势染指交州。这时的刘表用史书上说,就是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这时的刘表可谓意气风发,郊祀天地、拟斥乘舆的事,也是在这个时候做的。既然刘表有手段也有野心,为何最后竟落得“虚名无实”“守户之犬”的名声呢?

我们先来看看,其他人对刘表的评价:

曹操说:老子打吕布也好,打袁绍也好,刘表都在一边吃瓜看戏,说明他只是个自守之贼。

贾诩说:刘表是和平年代做三公的人才,可惜多疑无决,还是个睁眼瞎。

最重磅是陈寿的盖棺定论:刘表外宽内忌,好谋无决。

这些评价都指向了一个问题:这是个史诗级的拖延症患者。

每次说到这,三弟都想给本初同学喊个冤:“好谋无断”明明是两个人的评价,怎么到头来,生活的重担全压到我头上了。

但如果站在刘表的视角,这种做法似乎也有点道理。坐镇荆州这18年里,刘表的对外政策基本可以用两句话概括:

一、谁敢打荆州,我就打爆他狗头。

二、荆州以外的事,我多头下注,坐收渔利。

群雄讨董时,他一边响应号召,一边带着大军在襄阳搞团建,就是不进军。

董卓死了之后,他又连忙给李傕郭汜派使节,还混了个镇南将军+荆州牧的升职。

袁曹对峙时,他这边给曹操控制的朝廷送贡品,那边又跟袁绍搞结盟。部下劝谏他时,他还振振有词,说这叫“内不失职贡,外不背盟主”,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假,其实刘表的心思,无论是裴潜还是建安七子的王粲,都看得出来:刘表这是在自比西伯。

西伯也就是周文王,周文王号称“天下三分有其二,犹服事殷”,意思就是他特别能苟,苟到商朝气数已尽,他儿子周武王才一举灭商。

可是汉末跟商末能比吗?商朝那是属于内忧外患,你不碰它它自己也会慢慢倒下,但汉末可是群雄兼并,越打越强,兼并到最后那就把你也顺手并了。

其实刘表自己也有苦衷:一个没钱没人的孤寡老人,能走到这一步,那都是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全靠天天在世家大族之间搞平衡,才勉强过得了日子,号称是带甲十万,真正指挥得动的又有多少呢?

至于境外前来投奔的客将,张绣降曹就不说了,就说后来的刘备,让他守守边疆还行,真要指挥他出兵,刘表自己就第一个信不过。

刚入荆州时,他除了单人匹马外一无所有,进一步是九死一生,退一步是十死无生,所以他能够断绝犹豫,一往无前。但如今他已经年近六十,他得到的越多,害怕失去的也就越多。看似功成名就,实则孤立无援。

他既不相信蔡蒯庞黄等世家大族,也不相信张绣刘备等外州客将,甚至两自己的两个儿子都不甚相信。至此他多疑猜忌的缺陷表露无遗,那些在昔日帮助他活下来的性格,最终成了他最大的局限。

腹黑的枭雄,还是乱世的良牧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刘表?是腹黑的枭雄,还是乱世的良牧?许劭曾经给曹操一个经典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或许前半句才是最适合刘表的评价。刘表有手段也有想法,他的能力足以平定混乱的荆州,他的性格却让他在争天下时棋差一着。

这对刘表本人或许是一种不幸,但对荆州的百姓却最大的幸运。在荆州的十八年间,刘表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他“治世能臣”的天赋,使得战乱中的北方民众与名士贤人,纷纷定居荆州,让荆州成了一片百姓安乐、文教兴盛的乱世桃园。

《魏晋世语》曾记载了一件逸事:在刘表死后80年的西晋年间,他的墓被盗墓贼所发掘,然而他的遗体却宛若在世,而且还“芳香数里”。遗体80年不坏,按理说不太可能,但或许,这正正寄托了百姓对这位老州牧的幻想与怀念:对百姓来说,刘表是否腹黑猜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给荆州带来的和平年光。

历史终究是由人民群众书写的。从《三国志》中“外宽内忌,好谋无决”的辛辣评价,到《三国演义》里仁义爱民的忠厚长者,或许只有民众,才最清楚刘表的宝贵之处。


文本作者:浩浩瀚瀚_

文本转载自官方,侵权请联系删除

1734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