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游戏圈的发展命题变了——过去十年,国内游戏行业经历了粗放式增长到精品化、全球化转型的拐点;人口红利趋于见顶,买量成本飙升,行业整体步入“增长瓶颈期”。
“拼内容、拼渠道、拼买量”的传统竞争路径,越来越难以支撑长期发展。头部厂商要想在存量市场中突围,必须寻找新的生产力工具与内容范式来实现效率与创意的双重突破。而对三七互娱来说,具备“秒速生成内容”潜力的AI正是驱动这场范式转移的核心引擎。
4月18日,三七互娱发布了2024年报,报告期内的多项关键财务数据稳健增长。全年营收174.41亿元,同比增长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73亿元,同比增长0.54%。
其中,年报中关于AI应用的表述尤为引人关注:当前AI技术已经重塑三七互娱游戏管线,其中在发行环节,使用AI技术辅助生成的2D美术资产占比已超过80%、AI-3D辅助资产生成占比也已超过30%。在客服、翻译、代码等文本类场景中,AI效能持续提升,并逐步在投放和数据分析等领域实现落地。
一系列说服力十足的提质增效数据,反映出三七互娱已对AI技术形成全体系布局,也呼应着三七互娱创始人、董事长李逸飞近几个月在多个公开场合所做的表态,“AI已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对AI技术的高力度投入既是押注未来的趋势,也是三七决胜当下的核心。
AI底座加持,三七员工人人都有“赛博助理”
从2018年开始,三七互娱就启动了对AI技术的探索,并逐步将其应用于游戏的研发和发行。从财报相关表述来看,经过七年的研发推动,如今的三七互娱已经取得了相当的建树,建立起以AI能力底座为核心、涵盖智能化产品层与业务应用层的AI架构,形成了覆盖游戏研运全链路的AI赋能体系。
位于这一布局链路中心的“小七”,是三七基于其自身多年业务场景积累的数据进行推理优化训练、自主研发的游戏领域行业大模型。结合三七相关AI负责人近期接受的采访中透露的信息来看,基于“小七”大模型打造的智能助手,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三七员工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基于大模型多模态能力,目前小七可以在通用办公场景下为员工在文案编辑、翻译、绘图、信息查询等需求下提升效率。据三七统计,目前“小七”智能助手的使用习惯已经渗透了公司大部分员工,且随着“小七”能力的不断完善,其人均调用量已经从去年年中的周均15次逐步增长到如今的日均十余次,背后是AI使用习惯的组织级迁移,标志着AI不再是工具层,而是嵌入日常流程的工作基建。
在行业大模型“小七”基础上,三七进一步引入了外部大模型集群,共计构建了超40种AI能力。在2024年,三七将原有的“图灵”“量子”“天机”“易览”“丘比特”等数智化产品矩阵进行了全面升级,进化为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高的AI智能体,更好地覆盖各个细分职能部门的专业工作需求。
比如据财报介绍,除了文章开头介绍的2D和3D美术资产辅助生成外,对于测试部门,《斗罗大陆:魂师对决》《霸业》等众多三七自研产品目前已经有效应用了AI数值平衡测试功能,实现测试提效和玩家游戏体验需求的提升;在发行投放侧,三七游戏广告素材投放视频中,由AI深度参与生成的视频占比已超过了70%。此外,AI还被应用于动作捕捉、角色技能设计、策划案输出等多个场景。甚至客服、人力资源等非核心研发部门,也正在借助三七部署的智能体能力实现AI化。
这事实上也是GameLook眼中三七互娱AI战略的独到之处:真正通过AI的全员参与,让AI不再是个别部门、少数员工所掌握的“秘密工具”,而是促成公司整体的AI思维对齐和AI工作哲学的升维,在公司内部形成普遍的“AI共识”,将能力沉淀在AI管线之中。
可以看到,在如今这种高度成熟的“人人懂AI、人人用AI”的内部AI文化的帮助下,三七互娱正在超越单一的AI“内部提效”,而是形成真正的“内驱创新”,将更多精力放在对更具挑战性的行业命题的探索之上。
AI赋能加持,游戏静待一轮“再定义”
其实结合年报内记录的相关动作和开年以来在三七相关负责人行业活动中的表态发言就能看出,对于三七互娱来说,除了提效和内部普及外,AI布局的战略目标在2025年后已然上升到了更高的层面——对于限制目前整个游戏行业打破固化的竞争格局、实现范式转移的几大核心堵点,基于AI的赋能提出针对性的解法。
首先是近些年行业讨论度颇高的游戏工业化问题。上文介绍的AI辅助内容产出、提升创作速度无疑是其中重要一环,而三七认为,AI辅助内容产出创作还只是阶段性目标,随着AI能力沿着工具、助手、智能体这一现有的方向逐步进化,未来三七将诞生真正由AI驱动的数字员工——这无疑会用真正的“可控、高效、可复制”,推动游戏工业化上升到新的标准。
其次则是“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国策指导,结合游戏企业自身扩展需求,所形成的“产品出海和中国文化创新”这一复合命题。三七互娱不仅历来都将探索文化与游戏的创新融合,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作为重要使命,随着对AI探索的逐步深入,AI如今也已经成为推动三七出海重要引擎。
一方面,AI已经深度参与三七海外产品本地化等流程;另一方面,“AI+策划”的研发模式也能让设计团队更懂用户。将中华文化和AI生态赋能相乘,使中国非遗技艺、历史文化更好地打动全球玩家,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传播。让高品质游戏内容为全球用户带来新的震撼,实现精准立项,达成出海目标。
这次年报中,三七也坚定提出希望通过AI驱动游戏创新的理念,并对外透露了公司内部正在积极实验的多个高度创新的“AI+游戏”产品方向,包括“千人千面”非线性体验的AI全要素生成休闲游戏、融合UGC创作的AI游戏家园通用解决方案、智能NPC系统等等。
三七内部试研的AI全要素生成休闲消除游戏
创意稀缺的年代,游戏赛道分野多年未变。如今AI新技术的出现终于引入了潜在的“变革因子”,不过相关的训练和试错成本也同样高昂。而GameLook相信,正是有了三七互娱这样的行业头部厂商引领全维度创新,游戏行业才能真正期待一场从上而下的未来变革的到来。
谁能抢跑AI的下一个时代?
放眼长线,AI的终局图景绝不只是“即插即用”的生产工具,它更会是一种重构游戏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力量。
AI高效能生成的特性,在长线将通过量变引发质变,并推动组织结构重组(如“AI中台”团队成为核心)产品流程重构(策划+AI共创内容)商业模式演进(如订阅式动态内容分发、UGC+AI结合)等等一系列结构性的变革,最终催生颠覆性的游戏玩法形态创新。
基于这一思路延展思考就会得出结论:对于企业的AI转型来说,时间和深度这两大维度同等重要。故而诸如三七互娱这样从浪潮早期就开始密切进行AI布局的厂商,有更充足的时间完成AI与企业人事结构的深度融合,更早跳出“提高效率”的单一层次,将AI向多元化战略意义升维,在AI探索中保持身位领先。
我们更能从此次年报中看到,除了跟进“AI+游戏”的大趋势做内部孵化外,三七互娱事实上还围绕基座大模型、AIGC、AI应用、AI算力、XR和交互传感等领域投资布局。2024年三七互娱对外进行了约3.1亿元的股权投资,其中有超1亿元投向了月之暗面和百川智能等行业内知名的大模型独角兽,同时对芯片半导体设备、量子计算、教育陪伴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公司都进行投资入股。
通过直接或间接持股的方式,三七互娱还拥有大模型独角兽智谱华章、AI游戏生成公司Yahaha等多家AI领域“明日之星”的股份。这些被投企业,未来都可能与三七自身业务形成协同与打通。保持对硬件和技术发展的紧密关注,三七也可以保持对技术前沿的前瞻判断,更敏锐地捕捉行业下一个“颠覆式创新”的机遇。
可以说,从大模型到智能体前瞻布局之下,三七互娱已经成功为自身构筑了稳固的堡垒。在横向的布局广度和纵向的技术积累上形成AI战略空间,相信在未来,三七互娱也能领先于行业内大多数厂商,先行触碰到全盘AI化转型与竞争模式重构的境界与高度。
毋庸置疑的,AI必然会成为游戏行业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站在全行业的视角,以三七互娱为代表的游戏大厂所做的这些提前布局与持续落地行动,都在潜移默化中引领着游戏往更鲜活、更真实、更多元的世界一步步迈进。
转载自:GameLook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