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女尸的嘴张了开来,露出了含在嘴里的东西。”
“我低头一看,那应该是一把镶嵌着珠子的铜质钥匙,那颗珠子墨绿墨绿的,应该不一般。”
神秘钥匙出现在千年女尸口中,源起五千年的钥匙竟作何发展?此番要从古籍字源讲起。
梁武帝诗云:“大妇理金翠,中妇事玉觽” 。
《诗经.卫风》中有:“芄兰之支,童子佩觽”。
“觿”(xī),指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之“骨错”、“石错”,也有“牙错”和“角觽”,是最早古代钥匙的雏形。
在原始社会,穴居的先民有了绳索之后,将珍贵物品用兽皮或者草皮包裹,外以绳结系紧,唯一可用来解开绳结的工具叫“错”(同“锉”)。“觿”形状呈镰刀状弯钩,佩戴在身上可以用来挑开绳结,由兽骨、石头、兽牙和兽角制成,其功能也就相当于后来的钥匙了。
钥匙的形态起源并不单一,“管”与“籥(yuè)”也曾一度用来指代钥匙。
东汉郑玄《易纬注》记载:“齐鲁之间,名门户及藏器之管曰籥”,又有“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
“干戈”易懂,“籥”又是什么呢?
这其实讲的是周王室子弟的生活规律:在春夏两季练习执盾舞戈,学习使用兵器;而于秋冬两季则执籥秉翟,练习舞动籥和野鸡毛。
那么为何却要舞籥?原来后世作为钥匙代称的“籥”,本是一种乐器。
赵岐注:“管,笙;籥,箫。或曰籥若笛,短而有三孔。”可见,钥匙是因形似此乐器而引申得名。
此后便有:“龠今通作鑰(钥),锁钥。”——《辞源》。
从 1987 年在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的远古竖吹古笛中,可以推测早期钥匙的造型。
直到西周时期,最早的青铜锁——三簧锁问世,钥匙基本开始定型。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770 年 - 公元前 221 年) ,已经发展出内部装有弹簧片的簧片锁。簧片锁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锁具类型,由锁体、锁栓、弹簧片和钥匙组成,依靠簧片张合达到开启。其钥匙上拥有三个缺口,下排四个方孔,将钥匙插入锁孔旋转九十度,再向前推拉,锁即开启。
此后,三簧锁在我国沿用了一千多年,锁的原理基本不变,钥匙却随着锁内结构演变出无数形态。
总的来说,我国古锁按其用途可分三类: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广锁造型简洁、结构巧妙、防护功能强,是古代社会运用最广泛的一种锁具。从以下若干广锁锁孔的实物资料中,我们可以一窥钥匙种类之繁杂:
这些广锁锁孔有“一”字、“吉”字、“上”字、“下”字、“士”字、“工”字、“土”字、“山”字、“寿”字等,对不同身份等级的使用者做出了区分,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分明的观念。如普通百姓用“一”字锁孔的锁具,文人士大夫用“士”字锁孔的锁具,达官贵人们大多用“吉”字形锁孔的锁具,一般来说,锁孔形状的复杂程度是按照官职递增的。
由此可见,锁具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不但发挥着它的实用功能,而且还承担了彰显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功能。墨珠钥匙这样的形制,实物资料中暂未发现,却也彰显了所有者的社会地位。那么若是能在游戏中拥有这样一把墨珠钥匙,不亦乐乎?
参考文献:
[1]张扬.萧国鸿.中国古代机关锁的构造研究.北京化工大学.台湾科学工艺博物馆.2020
[2]姜洪.民用锁具造型艺术研究.吉林大学.2009
[3]杨玉璋.张居中.蓝万里.程至杰.袁增箭.朱振甫.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2013年发掘简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舞阳县博物馆
[4]刘洋.论中国传统锁具设汁.景德镇陶瓷学院
图片来源:
[1]张扬.萧国鸿.中国古代机关锁的构造研究.北京化工大学.台湾科学工艺博物馆.2020
[2]姜洪.民用锁具造型艺术研究.吉林大学.2009
[3]杨玉璋.张居中.蓝万里.程至杰.袁增箭.朱振甫.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2013年发掘简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舞阳县博物馆
[4]深圳吉立锁学院
文本作者:新盗墓笔记小助理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