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ren of Morta》像素风下的家族传承与地牢冒险

《Children of Morta》(中文名:莫塔之子)是一款由Dead Mage开发、11 Bit Studios发行的像素风动作冒险RPG。自2019年发售以来,凭借其独特的美术风格、剧情驱动的玩法以及融合Roguelite元素的系统设计,在独立游戏领域收获了不俗的关注。本文将从画面、剧情、玩法、战斗机制等多个维度,对这款游戏进行全面测评,探讨其亮点与不足。


画面与美术:复古像素中的细腻美学 《Children of Morta》的像素风格堪称其核心视觉标签。游戏采用高精度贴图转像素的处理方式,角色动作帧数充足,手绘动画般的变形效果与流畅的帧率,使得战斗与场景切换充满动态美感。光影效果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画面层次感,随机生成的地牢地图元素密集且不重复,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开发者对像素艺术的极致打磨。尽管像素风可能让部分玩家难以看清怪物细节,但整体而言,这种复古与现代结合的美术风格为游戏营造了独特的沉浸感。


剧情与叙事:家族羁绊下的宏大史诗 游戏的剧情围绕Bergson家族世代守护莫塔圣山展开,玩家需从家族成员中选择角色,对抗邪恶势力。叙事以“家族纽带”为核心,通过角色间的羁绊、牺牲与成长,构建了一个充满悲壮色彩的史诗故事。旁白配音与大量台词增强了代入感,尤其是角色在战斗与抉择中的情感互动,让剧情不再只是单纯的过关任务。然而,需注意的是,非中文版本可能因翻译质量影响剧情体验,中文玩家建议优先选择官方汉化版。


轻度Roguelite元素:游戏采用地牢探索+永久死亡的Roguelite框架,但每个大关分为2-3个短小精悍的“微肉鸽”关卡,既降低了传统肉鸽的高难度门槛,又让玩家能在短时间内体验随机道具与路线选择的乐趣。双货币系统与养成:游戏设有“城币”与“水晶碎片”两种货币,前者用于永久升级角色属性或解锁设施,后者用于临时强化。养成机制包括角色等级、技能解锁、全队属性共享等,鼓励玩家多角色轮换。问题与局限:道具系统虽分为被动、主动、符文等类别,但实际种类偏少,且掉落位共享导致策略深度不足。后期地图重复感与怪物类型单一,使得长期游玩的新鲜感下降。


战斗系统:操作手感与角色差异化设计 战斗手感中规中矩,包含常规攻击、闪避、大招等机制,但特色在于“移动攻击”与“闪避段数”设计。角色可通过方向键在攻击时位移,避免站桩输出;闪避条分段显示,降低操作压力。不同角色差异化明显:近战角色依赖冲刺与聚怪技能,远程角色则侧重控制与苟活,但平衡性存在争议——远程角色在高难关卡中过于强势,近战角色因攻速或伤害问题易陷入劣势。此外,限时/次数类消耗道具为战斗增添了变数,但整体策略仍偏向“数值堆叠”。


特色系统:家族传承与疲劳机制 游戏最大的创新在于“家族纽带系统”。角色死亡后并非彻底消失,其属性与技能可为后续角色继承;同时,角色多次参战后会出现疲劳值(扣除血上限),迫使玩家切换角色。这一设计既强化了剧情中家族代代相传的悲壮感,又通过机制迫使玩家体验不同角色,避免单一Build垄断。


结语 《Children of Morta》是一款“外表惊艳,内里略显单薄”的游戏。它用精美的像素画面与动人的剧情讲述了一个关于牺牲与传承的故事,但在系统深度与长期可玩性上未能完全匹配其野心。若你对复古美学与情感叙事有较高期待,并能接受一定的机制妥协,那么这款游戏仍值得一试。



文本作者:迷动漫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1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