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第六君。
第五人格慈善家二周年生日信来了。
信件原文
慈善家的生日信,令第五人格老玩家难以接受
第五人格慈善家的生日信,让很多老玩家无法接受。这种幻灭的感觉,就好像巨人的大结局一样,一直以来,深信不疑的东西破灭,令人产生晕眩的荒诞感。
我承认我被这封信恶心到了。
这封信的语气,恶意满满,击碎了第五人格慈善家粉丝的仅剩的善念与梦想。透过这封生日信的描述,我们看到,第五人格里的“慈善家”皮尔森,是一个自私,猥琐,龌龊的男人。

他对园丁的感情,只是渴望占有,对女性没有丝毫尊敬。他建立白沙街孤儿院,也只是为了两个目的,第一,为了跻身上流阶层的自我镀金;第二,采生折割。
采生折割,是一种惨无人性的行为,即人为制造残疾,并利用这个来博取人们的同情,换来财富。也就是说,园丁只是他想要占有的甜妞儿,孤儿院的孩子们,只是他用来牟利的摇钱树。

如果要接受这一点,就必须颠覆之前的认知。我们总一厢情愿认为,慈善家不是那样的人。
那个声称在这个狗咬狗的世界,活下去,就要成为最凶狠的那一头的男人;那个被园丁陷害差点摔死,狠狠地说要报复园丁的男人,报复的方式,是躲在稻草人里,拥抱园丁。

那个用舞会彩球,撑起孤儿院里寒酸舞会,给孩子们带来节日气氛,和孩子们一起嬉闹的男人。

做过这些事的慈善家,你让我们怎么相信,他只是一个没有人性的卑劣家伙?
我很难接受。人设前后不一致,很难和第五人格旧设定集结合起来。既然园丁的母亲玛莎,都可以被洗白。为何慈善家却在自己的生日,遭受了这样的抹黑? 以至于,我都怀疑,第五人格的文案策划,换了新人。

理论上,第五人格的文案策划,对剧情有绝对的支配权。玩家似乎只能接受。但我想说,伟大的作者,是没有资格支配自己笔下角色的。那样只是操纵木偶的皮影戏,是没有灵魂的。
伟大的作者是什么样?
《安娜·卡列尼娜》 死了,列夫托尔斯泰大哭,他也没办法,因为他笔下的角色有了自己的命运。
金庸在连载《天龙八部》时,因为有事情要忙,在某个时期,曾找倪匡代笔过,等到金庸忙完回来,倪匡很抱歉地告诉金庸,“对不起,阿紫的眼睛瞎了。”
伟大的作者,是谦卑的,他们让角色自己说话,他们没有人为操纵笔下角色的命运,这样的作品,没有人为雕刻的痕迹。

反观谏山创,他在巨人最终话中,如同一个固执的孩子一样,把精心营造的沙堡,一股脑推翻。 让曾经从这部动画里,获得的救赎和希望,毁于一旦,变成嘲讽。
所以,慈善家的人设突变,让人很难接受,读者有权表示愤怒。
第五人格时代背景考究
第五人格的时代背景,不难推敲,是维多利亚末期以及之后的几十年。根据玛尔塔渴望蓝天梦的设定,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3年。维多利亚时期结束于1901年。

而这个一个时期,也正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之际,写于1925年。在这个时期,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暴发户。暴发户虽然有钱,但却得不到上流阶层的认可,这种old money对new money的鄙视,深入骨髓。 为了融入这个阶层,这些暴发户,会选择自我镀金。搞慈善,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手段。
像慈善家这样举办孤儿院的暴发户有很多,然而,这些孤儿的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他们的存在,就好像游戏里刷人气的任务道具一样,他们的死活,无人在乎。第五人格里的白沙街孤儿院,就是这样一个人间地狱。

在这里,慈善家只当他们是赚钱工具。 告别了慈善家之后,处境却更悲惨,转而成为试验品。 园丁被迫电疗,爱哭鬼被窗户切断脑袋,爱哭鬼的姐姐失控拿起斧头……
也许正是人世间如此无望,克苏鲁的狂欢才会深入人心。克苏鲁就像萤火虫,为了发光,必须有黑暗。
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