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日志】义之所至,白马相随!白马义从公孙瓒来也~


从一个小小的郡县小吏,逐步成长为威震边疆、令外族闻风丧胆的一员猛将,以为“天下指麾可定”,可谓意气风发。

这就是我们本期武将日志的主角,公孙瓒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他的一生,可以总结为:与异族斗、与黄巾斗、与袁绍斗、与刘虞斗

【受虞节度】

公孙瓒早年因好勇斗狠,被任命为辽东属国长史、涿县县令。后因与北方游牧民族争战不断,屡立战功,朝廷诏拜公孙瓒为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又兼领属国长史。

瓒作战勇猛,被任命为辽东属国长史后,朝廷派宗正刘虞任幽州牧。公孙瓒深知朝廷对他不信任,这导致了他的不满。他是有野心的,在他眼里,只有拔掉刘虞,才能彻底掌控北方。所以他在暗中派人在途中暗杀沟通归附之事的使者,只怕刘虞立功。后刘虞安抚政策还是成功了。在刘虞升任为大***同时,公孙瓒也被提拔为奋武将军,封蓟侯。幽州文官以刘虞为首,武将以公孙瓒为首。二人当时表面上平和,实际上却是公孙瓒要接受刘虞的节制,尤其是军需供应要倚仗刘虞。

【初显矛盾】公孙瓒势力壮大,自然对担任幽州牧的刘虞不放在眼里。而刘虞也对公孙瓒越来越不满。刘虞治理幽州,善待百姓,宽容夷狄,幽州内外一片赞誉,几年来,到幽州避难的百姓竟然有一百多万人。刘虞认为,治民首先要安民、爱民。可是,公孙瓒却始终强调武力才是乱世生存的王道。

二人对于异族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公孙瓒是铁血的大汉族主义,对异族强调打击和消灭。而刘虞则是以怀柔和强调教化为主的和平主义者。

【兵戎相见】

刘虞召集了十万人讨伐公孙瓒,但他作战方案不够决绝,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和他心念百姓有关。他竟要求所有将士放火、射箭时不能烧毁民宅、不能伤及无辜。但公孙瓒出兵决绝,在夜深之时,率领自己的精锐骑兵打开城门,冲入刘虞大营。公孙瓒骑兵手持火把,冲入敌营后把火把抛入敌人军帐。刘虞的大军在白马义从的火攻下一触即溃,公孙瓒乘胜追击,成功擒获刘虞。

【无路可退】

事成之后,公孙瓒得到了整个幽州,但是这何尝不是一种报复性的放纵。他自此日益骄矜,不恤百姓,记过善忘,睚眦必报。《后汉书》称其“尽有幽州之地,猛志益盛。”

我们在史书中只见其勇,未见其智与统。从威震边疆,大破三十万黄巾;到渐失部下,身边无人可信;最终被袁击败,不堪受辱杀光妻儿,自焚于高楼。如此遗憾,令人唏嘘。

卷二:设定志

美术设定:公孙瓒是一名突骑,他手牵白马,身被重甲。立绘取自中平五年他守护边境一瞬。每一听到敌人来袭,他便声疾色厉,准备战斗。

技能设定:

【白马义从】免疫反击和反弹的伤害,同时对步兵军团额外造成10%伤害。《后汉书》曰:“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白马义从后扩充成相当规模的部队,一时威震塞外,乌桓“乃画作瓒形,驰马射之,中者辄呼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245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