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魏晋风流,感怀魏晋名士风骨

新晋阵营登场,而其中“竹林七贤”这一流派在一众角逐较量中似乎显得格格不入、与众不同。这一流派是如何产生的?又有什么特点?今天率哥继续为主公们带来晋阵营的小故事。

三国末魏晋交替时期,司马氏和曹氏的争斗不断,社会动荡,人们缺乏安全感,于是,社会价值观逐渐转为“及时行乐”。文人名士备受压迫,对于人生境遇感到惶恐和焦灼,开始纵情山水,丹酒相伴、歌赋相随,以求精神上的暂时麻痹和解放。

他们虽对当时的残暴统治不满,却又不能直抒胸臆,只能委婉隐晦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其中何晏与夏侯玄、王弼等人,他们倡导玄学竞事清谈,文人雅士也借以清谈来抒发内心的忧虑。

“竹林七贤”即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便是当时玄学和“清谈之风”的代表人物,他们主张:“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七人不拘于礼法,清静无为,肆意酣畅,常常相聚在竹林喝酒纵歌,或弹琴赋诗,独立于世俗之外,世谓“七贤”。他们的作品一部分揭露和讽刺了司马朝廷的虚伪,另一部分也表达了对于自由社会的追求和渴望。

七人虽常聚在一起喝酒作诗,但各自的政治态度却有所不同,嵇康、阮籍、刘伶和阮咸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不愿意进入官场受约束,只希望过无拘无束的生活;而山涛、王戎和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后都出世进入官场。

“竹林七贤”作为魏晋名士风度的代表人物,而七人中,以嵇康最为著名。

嵇康年幼丧父,但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尤为喜爱老庄学说,后娶了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面对时局动荡和政治诡异而造成的社会氛围,他选择当了一个“中散大夫”闲职。随着司马氏势力不断扩张,嵇康隐居不仕,拒绝出仕,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司马昭的忌恨。

钟会作为钟繇之后,少年得志,但嵇康看不起他这样的权贵,不屑与其为伍。年少时的钟会便对嵇康敬佩有加,但没勇气去造访;等声名显赫时盛礼拜访,却遭到了冷遇——嵇康的傲骨把钟会伤了,钟会对此怀恨在心

不久后钟会复仇的机会就来了。嵇康为证朋友吕安清白,写下《与吕长悌绝交书》惹怒司马昭,钟会趁机添油加醋一番,司马昭一怒之下,下令处死嵇康与吕安。嵇康平静地接受,行刑前向兄长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人群围观下从容弹奏一曲《广陵散》,然后引颈就死,《广陵散》也成为千古绝唱。嵇康用生命鸣志,坚守了自己的风度。

魏晋名士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他们旷达洒脱的外表下,必须要有极高的内在修养。也正是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相当深远。


文本作者:是豆包包啦

1198次浏览
相关游戏
率土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