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劣势局如何翻盘

近期有粉丝留言,想让刀子出几期关于战略战术指挥的文章,更有粉丝想要刀子帮助分析战局提一些逆风翻盘的建议。其实做三战的都知道,配将类的文章写得再烂,阅读量都比指挥类的文章高。而这和三战的玩法关系极大,绝大部分人玩的是配将,不是战略战术。同盟赢不赢不重要,自己的战功才是最重要的(后续如果要整合,战功高就有了拿霸业的保证),配将是三战的主流,战略就不指望了。

对于写这种战局类文章也不感冒,后来想想自己写三战文章的初衷,本也是想写指挥和史记类的,武将搭配只是配菜而已。如今也积累了些粉丝,不管写什么看得人也多了。不妨就把指挥、史记类的文章,继续写下去了,让三战有点战略的味道。

今天刀子和各位聊的的话题是“在逆风局如何用瞒天过海计翻盘”,文章的内容分为三个模块:

1. 瞒天过海的计策分析

2. 瞒天过海的历史案例(包括史实和游戏案例)

3. 游戏中如何实施瞒天过海计

01

瞒天过海计策分析

计曰: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刀子浅谈:瞒天过海是辩证法的最好体现,本质上是利用了敌方的“轻敌”心理。当一个人自认为一切都做得很好时,便会放下戒备心理,安于现状。当一件事反反复复出现时,便会觉得是正常的,不加疑惑。《吕氏春秋》中说“全则必缺”,也是这个道理。

该计策的前半部分,属于计策的理论前提。后半部分“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则是具体的实施方式。阳强阴弱状态下,阴藏于阳,而不与阳对立,是保全自己,也是伺机而动。

该计策的关键就是“伺机”,施展该计策的人必须坚信一点:物极必反,阴阳终将转化!如果对这一点心存疑惑,也就不存在后面的翻盘了。

02

历史案例分析

经典案例卧薪尝胆,刀子就不做分析了,各位基本都知道相关历史,刀子想说的是刘邦暗渡陈仓的事情。

暗渡陈仓也是三十六计的一种,刘邦的这件事也很少被认为是瞒天过海。但在刀子看来,这两者属于一个计策,理论基础是一样的,只是适用范围上的区别。暗渡陈仓是更细节化的瞒天过海。

瞒天——明修栈道

明修栈道是阳谋,属于瞒天过海中的“瞒天”。项羽将刘邦封巴蜀为王,再以章邯、司马欣牵制,被认为是在当时限制刘邦的最好方案。所谓“备周则意怠”,难免让项羽疏忽了对刘邦的防范。有了这种心态,刘邦再以修栈道诱惑之,项羽自然不会再做他想。

相反,如果当初项羽能够对刘邦的戒心更多一点,对“修栈道”这件事就会产生质疑:既然要东出,为何要选择修栈道这种缓慢的方式?如果有了质疑,就不会不在陈仓重点设防!

过海——暗度陈仓

明修栈道的阳谋,使敌人麻痹之后。韩信出兵陈仓,破章邯,取三秦,使得刘邦从此逐渐走上王者之路。

陈仓这条道走得简单的前提是明修栈道做得好,刘邦和章邯在兵力上的差距其实并不大,正面硬刚结果不好说。但奇袭在前,士气对比在后,章邯被击溃就顺理成章。

回到游戏之中,这样的案例也并不少见!

刀子之前在11区,该区进入二赛季后作战失利,但凭借外交优势,获得了邺城割据的资格。拿下邺城后,在邺城周围迁主城,修箭塔,几乎将邺城围了个水泄不通。自以为邺城万无一失,主力放在了关中。

后续的几天,河北的太原和魏郡,不断有侠客军集结。但只是小股侠客骚扰,故而并未引起警觉。直到侠客军拿了壶关,封堵了关中支援邺城的路线后才反应过来,错失了击退侠客的最佳时间,邺城被侠客军一鼓而下。

03

游戏中如何具体实施?

【两个步骤】

第一步,瞒天麻痹敌人。如果己方处于弱势,那不如让弱势进行到底,强势反抗的结果,只会招来对方更猛烈的镇压。不如化整为零,小范围活动,让对方以为已经获得压倒性胜利。在此情况下,即便是设防,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第二步,奇袭不给对方集结的机会。在结算前一天,主力处于下野状态,结算前4-8小时,再全进主盟迁城飞州府,拿下一个州府的割据并不难。即便对方想要打回来,时间上也不够。

【计策成功的难点】

在处于静默状态时,如何保证全体成员的活跃度;

器械是否能够练到30级以上,确保能拿得出500队以上的器械;

指挥的细节操作能否到位,如迁城前的链接地、阻击敌方支援的路线以及保护器械等。

04

总结

瞒天过海计策在三战中的使用并不多见,受限于98阵地战影响,敌方一旦卡住了主要位置,利用闭城状态,很难完成后半部分的奇袭。如果想要实施该计策,就要早做布局,让对手完全放松,以至于疏忽了某些关键位置的卡位,从而给己方留下机会。

以上内容做个尝试,欢迎各位提供好的建议和素材,帮助刀子持续进步!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slg刀笔吏

文本作者:slg刀笔吏

1840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