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成年网民参加粉丝应援比例达到8%,近15%的00后粉丝每月为追星花费5000元以上”这样一则消息来源于中国共青团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这样高比例高消费的统计结果,让不少80、90后感慨万千,毕竟这些00后可是他们未来子女的模样,要知道2020全国居民平均可支配的收入才32189,中位数才27540。一个月顶多3000可支配,你的子女追星就要花5000,这谁顶的住。
而追星真的有这么“疯狂”吗?巧了,最近就有这么一款偶像公司模拟器,就模拟了偶像经纪公司是怎样“割韭菜”的。而且只要70元。
这款游戏形象的还原了发售单曲、开演唱会、开广播剧等活动流程,而最为惊艳的是,他几乎给每个活动过程都打上了自我制定规则的标签,以影响最后的活动风格:
而这些风格直接的终端指向就是面对的粉丝群体,前端指向偶像的“人设”,以市场营销的PV策略为例:
在这里成功终端指向男性、硬核粉丝,前端指向偶像性感可爱的数据,失败又会让女性和普通粉丝“脱粉”,尽可能的用标签还原真实。而为什么单单以此举例,那是因为这个游戏的普通难度,不进行PV的市场营销是很难度过开局的,因为只有PV的市场营销成功才会大幅度增加“硬核粉丝”,而硬核粉丝就是最强的“韭菜”,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涉及到我们中期最赚钱的活动——开演唱会:
就像上图那样,当一个演唱会出炉的时候,他会有少年、男性、硬核等标签,而票价决定我们的利润,10000的平均票价上座率50%,收入3千多万,勉强盈利7百万,但票价上涨10倍后,你会发现收入居然翻倍了,没错这里割的就是硬核粉丝的“韭菜”。
从这样的对比,可以明显的感受到硬核粉丝是偶像公司的顶梁柱,他们对于偶像可以不计成本的追星,门票价格对于他们而言似乎不算什么。而让他们如此疯狂的偶像是怎样的?
因为这样的偶像是笔者花大价钱选出来的,如果没有SL大法,这样一个属性完美的角色可以说是一辈子都遇不到。
1500万一场全国选秀1%的概率白金,相当于这样一个角色价值3个亿,凭什么不火。而值得一提的是,角色的属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降低,因为笔者角色还属于未成年,在帅气和性感的指标上还未长成,之后成长会损失可爱或美丽,来增长帅气和性感属性,这样的调整十分真实。就是这样的角色,笔者SL近10分钟。
而这款游戏更加真实的点在于,你可以跟成年偶像进行“调情”。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游戏是俄罗斯制作的游戏,这么“细腻”笔者也没想到。而作为经济公司的管理人,对于偶像把控能力是十分强的,只有“我”可以决定哪位偶像可以去化妆室什么的提升自身的各种属性,从而接触各种商务写真、电视剧活动火起来。
除此之外,偶像还会触发一些丑闻事件,这些事件可能会面临着商务违约的情况,而处理这些事情的方法“不予理会”是最划算的,像极了目前公关事件主流撤热搜,而更加真实的是,这些所谓的丑闻,可以让一个不相关的托尼老师、扫地阿姨直接背锅离开公司除掉丑闻或者可以作为“正”作用调整公司的策略,太真实了。
当然,游戏也有请求”对线“的各种粉丝或者网友,不过他们对于公司策略没什么影响,作为”老板“的我,也就撰文简单提一下,平时日常只有怎样发歌,开演唱会、接商务,忙着赚W谁有功夫看这些。
看着自己培养的艺人,一天就能赚几个“爽”没有比这个更开心的了,不是吗?
作者:Du流泪
文本作者:游戏海贼王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