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是点睛还是败笔?原著中的常青树藤梓荆在剧中早早战死!

"至于你,遇到危险的话自己扛着吧,我,转身就逃了。"
庆余年中有一个小人物给小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人就是为了救范闲,在牛栏街刺杀中战死的藤梓荆。藤梓荆和范闲可谓不打不相识,在同一个阴谋中的两个人以炮灰和被害者的身份相遇。为解开阴谋,藤梓荆假死,随范闲一起回京都,并在相处过程中逐渐成为了好友。
来到京都,范闲逐渐了解藤梓荆复杂却又让人的心疼的背景。在这个权贵至上的世界里,藤梓荆这样的小人物只能沦为炮灰,落得个妻离子散,险些灭门的惨淡下场。在庆余年手游中,少侠便有机会调查当年事情的真相。
"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让你甘愿去赴死的人,活着何其无趣!"电视剧中的藤梓荆身上具有很多矛盾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家庭与兄弟之间的平衡。在隐退与留下的两难中,藤子荆选择了留在危险重重的京都,帮助范闲,最终在牛栏街刺杀中身死。
其实在小说中的藤梓荆远没有剧中这样的悲壮,虽然名字只相差两个字,但是两个人物的背景与性格却大相径庭。小说中的藤子京身份并没有剧中复杂,是司南伯派去澹州接回范闲的护卫统领,武力值不高,但是胜在头脑清明冷静。
而牛栏街刺杀在原著中则是范闲在紧要关头暴起,打败程巨树,救下了藤子京,而藤子京也就这样一直跟随着范闲直到年老,隐居江南。电视剧这样的改编却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觉得这种改编与原著对比就是一处败笔,而还有人认为这种改编是必要的,也是藤梓荆这个人物的高光时刻。
那么为何有观众认为这处改编是点睛之笔呢?首先,藤梓荆的身份由范家的护卫统领改为了监察院四处的成员,接人任务也变成了刺杀任务。由此营造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为范闲来到京都中遭遇的重重阴谋做好铺垫。
而监察院的身份以及复杂的背景,也就顺其自然的引导范闲进一步了解探索监察院。在藤梓荆的身上,也刻意营造了冲突,无论是现实的无奈,还是在感情之间的抉择,都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而藤梓荆战死,也让牛栏街刺杀成为电视剧前半段的高潮。
藤梓荆战死,而凶手程巨树却逍遥法外,不仅没被处死,甚至还要被放回北齐。监察院这波操作与院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促使主角范闲发生转变。本身范闲的人生目标是花前月下,小富即安。然而朋友藤梓荆为保护自己战死,却申诉无门。
世态的炎凉,封建社会对底层小百姓的残酷无情,鲜血淋漓的现实被摊开在范闲的面前。让他开始深入思考阶级性和人权,开始正视母亲叶轻眉留下的理念,并下定决心踏入京都这摊浑水之中。在庆余年手游中,少侠也许能够改变藤梓荆战死的结局,让这位忠勇之士过上理想中幸福美满的生活。
而认为这是败笔的人则觉得这样的改动削减了范闲这个角色的人物特点。在原著中范闲就是一个极善伪装,阴狠毒辣之人。这样的改动便是将范闲改成了被形势所迫方才出手,义薄云天的正义形象。最终的结果就使得范闲此人既不足够正义,又不纯正的坏,而是变得处于中间伪善的阶段,显得画蛇添足。少侠们就有机会在庆余年手游中,与二人成为朋友,更深入的了解真实的他们。你对电视剧中藤梓荆的改编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本作者:庆余年情报员

1224次浏览
相关游戏
庆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