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大家在玩游戏的时候是否遇到过被游戏“玩”的经历?有一款游戏,看似是我们作为游戏角色的操控者,控制着该角色往来移动,实际上游戏的背后还有一种思维,它同时也在掌控着整款游戏的进程,并且能通过游戏内的NPC角色与屏幕面前的我们产生直接对话,你相信吗?

《传说之下》便是这样的一款游戏,大小不到300M的数据空间里,带来的游戏剧情十分丰富,内容极度有趣。最重要的是,游戏里面的众多角色之间的对白具有极强的代入感,某些关键角色甚至还具备与屏幕面前的玩家对话的能力。
在《传说之下》这款游戏里,据玩家们统计共有两条游戏路线,共分成20种不同的结局,内容量极其丰富。或许正是因为这款游戏的丰富剧情的缘故,40多家国际知名游戏测评机构同时给这款游戏打下了好评,其在Steam游戏平台上的口碑也是明显的“好评如潮”。

今天跟大家讲一讲这款游戏的结局之一——伪善结局。
何为“伪善”?顾名思义是虚假的善意,与那种纯粹的发自内心的善良不同,伪善更多的是在做表面文章。虽然这个词语更多的实在形容人的性格,但用作游戏一种结局同样十分合理,不信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传说之下》游戏中的“伪善结局”。

想要达成“伪善结局”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达成这个结局之前,我们必须要让游戏记录者——NPC小花看到我们疯狂屠杀的一面,也就是说必须要先达成游戏主要结局之一的“屠杀结局”。
达成屠杀结局的唯一标准是要求玩家们在游戏里,把地下世界的所有居民全部屠杀殆尽,其中就包括对我们比对自己孩子还好的羊妈妈,十分逗逼、诙谐有趣的骷髅兄弟。这些地下的“恶魔居民”们,实际上都是满怀善意的好人,但第一次接触这款游戏的我却并没发现。

言归正传,当我们成功地把地下世界的全部居民统统杀掉之后,这时候我们会看清楚小花的真面目,原来一切苦难的始作俑者一直都是这个其貌不扬的小花,是它从一开始就欺骗了我们,试图把我们带上罪恶之路。
屠杀线通关之后,通常来说这时候的我们已经很清楚自己落入了小花的圈套,想要把一切归零重头再来。
第二次游戏的时候,当我们按照仁慈之路再走一遍的时候,即便地下世界的居民一个都未曾受到我们的伤害,但最终的结局依旧达不到圆满,因为我们先前的各种暴行早已被小花偷偷记录在案。

即便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想要重新去弥补,但任凭我们如何重置游戏数据都无法实现重新开始的目的,因为我们最初的暴行已经被牢牢锁定,见过我们残暴模样之后的游戏系统,已经把“伪善者”的标签盖到了我们的身上,无法抹除。
正如小时候听过的那个故事一样,当我们对其他人造成了某些程度的伤害,尽管肉体的创伤可以得到修复,但心灵的损伤永远无法弥补,尽管当事人已经做出了原谅,但在不被看破的内心深处,始终都有曾受到伤害的烙印。

《传说之下》游戏的伪善结局背后所阐释的意义,亦是如此。当我们屠杀了地下世界的居民之后,尽管我们可以让游戏重来,但隐藏在游戏系统深处的那朵“小花”早已看透了屏目前的你我。
在伪善结局之中,我们所犯下的过错终将被记录在案。第一次玩《传说之下》游戏的玩家们,记得对地下世界的小可爱们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