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科雷程序员是不是没上过学?”看杠精如何给游戏打差评!

各位小火把、小饥友们好,我是你们的MC萌新老饥友GW。
游戏《饥荒》作为一款画风奇特的2.5D沙盒游戏深得玩家喜爱,玩家将在游戏中控制因各种原因到来的冒险家进行荒野求生。“生存游戏”大多讲求“科学”,《饥荒》需要一直吃东西,姐妹作品《缺氧》需要有氧气,但是游戏中的特性往往让玩家觉得自己读的书是不是白学了!
怕不是“游戏开发商科雷的程序猿没读过书哟!”,杠精进入游戏后给出差评!
01一、“睡觉”不是为了睡觉
据科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最佳的睡眠时长为8小时,为确保晚上3点进入“深度睡眠”,最晚应在晚上12点上床睡觉。但如今学业繁忙为普遍现象,大部分学生往往都做不到“早睡早起”,通常都是十二点左右去睡,七点起床。
在游戏中,“睡觉”也与现实生活中一样——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但却不是因为人物要休息。《饥荒》中的睡觉分为两种:主动和被动。
玩家可主动制作毛毯,帐篷等一类道具放置在庇护所中,并在需要恢复精神值的时候进行睡觉操作,代价便是巨额消耗饥饿度。被动则是像有队友吃下曼德拉草这一类食物而强制被睡眠。
但真正的冒险家是需要时刻保持最佳精神值的吗?是你食物太多?还是噩梦燃料快递员不好?况且游戏中不睡觉的人大有人在,睡觉不是“睡觉”为了啥!
02二、不会熄灭的火炉
火,人类进化的必不可少的一步,其让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日子,在提高寿命年限的同时,烤熟后的肉类为大脑提供了充足的氨基酸,促进大脑发育,奠定了往后的生存地位。
在《饥荒》当中,火对于荒野生存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资源,一来可以像古时候的人类一样煮熟食物,二来也可以驱赶野兽,最后火源会因为燃料不足而熄灭。但游戏却拥有着不会熄灭的火炉——鳞片火堆。
我们物理也学过“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会无缘产生,也不会无故消失,只会通过不同形式(热、力等)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身上。虽然鳞片火堆材料昂贵,需要用到四季Boss中最强的夏季龙蝇的鳞片,但这也不是它能永久燃烧的理由!
03三、无性繁殖的牦牛
大伙从初中便接受过“生物学”的洗礼,清楚明白到每个种群的使命——传承(繁衍),只有通过不断地将优秀基因通过繁殖的形式传承下去,种群的生存才会发扬光大,保持种群的生存也争取到生存的空间。
牦牛,一种游戏中的中立生物(非屁股红情况下,不会敌视玩家),是许多萌新玩家前期对抗猎犬袭击的好帮手,它的毛发还能制作出冬天保暖衣物,可以说牦牛身上全身是宝,但这么优秀的生物竟然会是无性生殖。
在游戏《饥荒》中,牦牛的繁殖不是通过两头性别不一样的进行交配,而是通过一种类似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的形式直接产下小牦牛,但这种方式大多是植物或细菌才有,生物白学了?
04四、树枝也能吃
上述第二点也提到火的其中一个重要作用——烤熟食物,并从中获取身体所需能量和营养。
这一点,放在《饥荒》游戏中同样适用。大部分食物经过烤熟后营养会得到一定程度增幅,但也有一部分食物是反其道而行之——浆果经过烤熟后从9点饥饿度变为12.5点,并且还能恢复1点生命值,而玉米则会因为烤熟而丧失一半的收益(原25,后12.5)。
问题来了,为什么蝙蝠翅膀不能继续使用烹饪锅制作料理呢?同时为什么“1个火龙果和3个树枝”可以制作出火龙果派?树枝嘎吱脆的好吃?
05五、冰箱没有冰
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的古代居民便懂得使用低温保存食物,防止食物腐烂,但冰箱还是得在19世纪才正式面世,其是通过【汽化】冷却液吸收空气热量为原理的制冷设备。
但是游戏中的冰箱合成表中却是毫无该种理念,其只需要使用到2块金质、1块石头和1个齿轮作为材料,就连“冰”这种现成的降温材料也不需要,这不是反科学了吗!
以上观点仅是娱乐,现实科学与游戏设定之间只能说是有一定的关联性,并非是完完整整的相似,切勿亲身示范。
各位小饥友,你们觉得《饥荒》科学吗?
学会不要太膨胀,我是GW,给你们带来一个脑洞大开的游戏资讯。
来都来了,不如点赞收藏,关注走一波。

文本作者:小米游戏内容中心

421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