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晋交替的时代洪流中,有一位兼通政治韬略与科学智慧的奇才—— 裴秀。他既是西晋制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开创者,今天,让我们走进《率土人物考:裴秀篇》,探寻这位 地图之父” 的传奇人生。
裴秀出身河东裴氏,祖父、父亲皆为汉魏高官。他自幼博学强记,少年时便以才学闻名,被赞 “后进领袖”。早年效力曹爽,高平陵之变后转投司马氏,因才略出众深得司马昭、司马炎父子倚重。西晋建立后,裴秀官至司空,主持改定官制,创制朝仪,议定五等爵制与官品制度,成为晋初制度建设的核心人物。
裴秀的另一重身份,是中国古代地理地图学的巨擘。他耗时多年撰成《禹贡地域图》十八篇,首次系统梳理《禹贡》记载的山川地名,并提出 “制图六体”—— 分率(比例)、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形)、方邪(倾斜)、迂直(曲直),开创了科学制图的理论体系。
他还将东汉旧图 “用缣八十匹” 的全国总图,改绘为便于携带的《方丈图》,以 “一寸为百里” 的比例,详载名山都邑,使 “王者不下堂而知四方”。李约瑟称其为 “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中国地图学界最高奖项 “裴秀奖” 便以他命名。
本篇人物考结合《晋书》《三国志》等传世经典,深入挖掘了裴秀的一生,其创立的制度助西晋一统,地图学理论则福泽后世,中国地图界最高奖 “裴秀奖” 即以致敬。
现在,我们诚邀各位主公分享你们对裴秀的认识和感悟,为此准备了 2 个与裴秀生平密切相关的小问题,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
问题 1:
作为西晋佐命功臣的裴秀,为何会如此重视地图的编绘?
问题 2:
裴秀出身曹魏望族,却转投司马氏并助力魏晋嬗代,如何看待他在政治立场上的选择?
想深入了解裴秀如何以笔为刃、以图为疆?走进《率土人物考:裴秀篇》完整世界,感受魏晋奇才的经纬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