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科技的浪潮撞上了各家游戏公司对“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过去的几年里,行业里只要能叫上名的企业集体尝试把AI加入生产流程,力求“花小钱办大事”。
虽说如此,但在公众的印象里,入局AI这件事本身也有着不低的投入门槛。比如头部科技企业里,阿里在今年2月宣布计划未来三年投入超过3800亿元人民币来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马斯克领导的xAI为了训练Grok-3,更是大手一挥购入20万块英伟达H100 GPU。
在外界人士看来,游戏企业虽然不需采购显卡自炼大模型,但怎么说也得投入上千万才能溅起点水花,但这显然是一个误解。
近期GameLook近期在查看上市公司财报时发现一个真实游戏公司部署AIGC的案例:在港股上市的友谊时光在2024年报里的数据显示,公司最近两年在AI上的设备采购支出只有200余万人民币,却成功把AI应用到了研发管线的各个方面,甚至成功帮助研发大幅增效。
财报显示,友谊时光2024全年营收11.62亿元,同比增长10.1%,亏损4885万元,同比收窄64.6%。其中亏损收窄的主要因素包括新小游戏产品带来的收入增量以及通过裁员降低人员开支,还特别强调,通过AI辅助研发降低了在美术和音乐方面的制作费用。
和AI相关的支出表述出现在财报资本开支部分,其中提及公司在2023年为布局AI技术采购了高配置电脑,导致购置设备开支达到220万元,而2024年的这项支出仅有30万元。这也意味着,虽然友谊时光有着千人左右的规模,但硬件层面的投入仅有200万左右的电脑设备,人均支出不过2000元。
而按照财报的说法,这200多万元帮友谊时光打造了“覆盖游戏全流程的AI工具矩阵”,并完成了“全面部署私有大模型”,看起来收效不少。
比如在美术上,AI可以帮助完成原画生成、线稿上色、扩图抠图、3D建模优化、场景渲染、文生视频、图生视频等方面的自动化处理。包括在音频、本地化翻译等环节,AI都已经加入工作流程,并有效降低了外包成本。
同时在运营中,友谊时光通过AI工具把过往研发、发行、运营及用户交互数据等建立为游戏知识库,打造行业知识图谱。同时进行AI智能体创新,将AI打造为AI客服、AI买量买手、AI助手等等,提升在买量、日常办公、项目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
友谊时光甚至宣称,公司连“AI原生游戏”的体验层面都开始涉及。包括在储备游戏《暴吵萌厨》中使用AI模型训练游戏内关卡交互,进行关卡逻辑自建和跑测等等。在角色交互层面,友谊时光还打造了拟人化NPC,拓宽「AI+游戏」的创新边界……
当然,为了说服更多投资人入局,企业财报往往有一定的自我宣传的成分,在对AI效果的描述上不可“照单全收”。但GameLook也相信上市企业在基本事实上也不会过分夸大,至少AI已经在友谊时光的研发全链条中有着相当比例的应用,这一点无需置疑。
当然,随之而来的风险也无法被忽视,比如近些年不乏一些游戏产品因对外宣发物料和游戏内资产因使用AI被玩家“抓包”,引发舆论口碑危机的案例。而旗下拥有《浮生忆玲珑》《宫廷计》等众多女性向产品的友谊时光,如何避免触及广大细腻敏感的女性用户的“逆鳞”,成为一个难解的问题。
但至少,这篇相当有趣的财报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性:对于无需自研AI大模型、无需自行搭建基建,专注于AI应用增效的企业来说,玩AI也可以很有性价比。
转载自:GameLook 侵删